民间家用陈皮的保存方法

民间存放新会陈皮的方法,对保存陈皮,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,各说各的方法,最终目的就是保存好自己的陈皮,让其越陈越香,这次我们不谈其他,专门搞清楚陈皮一般家庭的存放。


    陈皮好多地方都有,不止新会出产,只是因为新会出产茶枝柑陈皮品质优异,才被作为陈皮的代表,新会陈皮又名广陈皮,是江门潭江流域独有的茶枝柑品种,其干燥后果皮经陈方而得。

    我们理解到的陈皮,不就茶枝柑的皮晒干放一段时间不就成了?是的,确实如此,一般农村人都是这样处理的,把果皮往灶台上一放,让其颜色变了,随手拿来就用,用来做肉的调味,具有去腥提鲜作用,或者烧水(一般用柚子皮,有时候用到陈皮)为小孩子洗澡,也有驱风、清热、解毒的功效。再着就是每年都存少量陈皮,作为日常使用,或者送亲戚朋友,一般不面对市场,通常用个小纤维袋子一年一包就够了,通常挂着墙上或者丢在阁楼里,由于量少好打理,而且消耗也快,所以无什么保存技术含量,基本是回潮就晒晒,长虫也去晒晒,再不行就吃完它。

所以纤维袋,麻包袋之类的,在家庭存放中是不能长期进行的,要不损耗会非常大,损耗出自哪里呢?损耗出自这里,如图:

 

民间家用陈皮的保存方法

图1

民间家用陈皮的保存方法

图2

民间家用陈皮的保存方法

图三

民间家用陈皮的保存方法

图四

民间家用陈皮的保存方法

图五

陈皮麻袋

 以上3个图片,是3个不同储藏方式,时间大于在90年代初的。因为95年之前家家户户都种,之后就是再次分田和病害高峰,也就是砍树高峰。

储藏方式(图1):这个包装袋,也就是化肥的袋子,塑料袋子、材质很厚,打开袋子观察,陈皮有少量虫蛀,但不是很明细,颜色正常,药香浓郁,就是不如瓦缸存放显“老态”。

储藏方式(图2):瓦缸存放,陈皮无变质,但被蛀虫啃食厉害,消耗严重,部分陈皮薄如纸片,底部全是碎屑。

储藏方式(图3、图4、图5):这个是红色的塑料袋,一般用途那种,皮的颜色介于瓦缸存放和加厚塑料袋存放之间,袋子有轻微破损,有明细的虫蛀现象,看满满的一地,你说损耗有多大。

当然你会说,蛀虫只吃陈皮的橘白也就囊的那部分,不影响陈皮主要药效部分,但你难道不知道,橘白的那部分也是陈皮的一部分吗?



猜你喜欢

3月份新会柑施肥的注意事项

2023-03-22 08:55 @  新会陈皮百科

3月份是新会柑生长的关键时期,此时施肥对于柑树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。下面是3月份新会柑施肥的注意事项:

“中国陈皮之乡”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

2021-08-25 10:13 @  新会陈皮百科

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 是一座有着近1800年历史的南粤历史文化名城,也是拥有70多万海内外侨胞和港澳台乡亲的著名侨乡。源于宋代的陈皮文化,既是新会千年古郡厚重历史的见证,也是侨乡新会独有的文化瑰宝。新会陈

储存新会陈皮的五大误区,应该如何避免?

2021-05-05 07:56 @  新会陈皮百科

今天我想说一说新会陈皮的另一个新话题:新会陈皮存放的五大误区。除了怕霉变和虫蛀,烧陈皮是新会陈皮的另一种存放方式。其中霉变、虫蛀是常见的,

新会陈皮保存放冰箱还是常温保存比较好?

2021-05-05 07:48 @  新会陈皮百科

今天说一说陈皮如何保存的话题,新会陈皮应该妥善保存在哪里。 有些朋友不太了解新会陈皮。他们买了些陈皮回家了。用过一次后,他们不知道剩下的是应该放在冰箱里保鲜还是常温保存。

脸上经常出油,冲一杯“陈皮薄荷茶”可以解决。

2021-02-24 09:46 @  新会陈皮百科

新会陈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、纤维素、挥发油等成分,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,具有理气健脾的功效,而薄荷味道清凉,既可食用又能入药,有提神醒脑、利咽透疹等作用,那么,陈皮和薄荷一起有什么用的功效呢?

陈皮特色美食:陈皮水鸭汤

2020-11-20 08:47 @  新会陈皮百科

陈皮水鸭汤 食材: 玉米50克,陈皮6克,去芯莲子肉30克,炒薏米30克,淮山12克,生姜10克,水鸭肉250克。

陈皮特色美食:(陈皮脆虾)陈皮香脆大虾

2020-11-20 08:44 @  新会陈皮百科

陈皮特色美食:(陈皮脆虾)陈皮香脆大虾 原料: 基围虾400克,陈皮50克,干辣椒节20克,薄荷叶、大葱节各少许。

大红、二红、微红大量上线了,你摘柑了吗?2020年新会柑价格是?

2020-11-20 08:24 @  新会陈皮百科

十一月中旬了 每到这个季节 江门新会就有一大事 那就是摘新会柑来晒陈皮! 今年你要收藏陈皮吗?

你了解什么是“圈枝柑树”吗?市面上到底有多少是“真货”?

2020-11-15 09:08 @  新会陈皮百科

圈枝柑、原枝柑、茶枝柑,都是啥? 首先要明确一点,“新会柑”只是俗称,助于识别源产地,其学名为“茶枝柑”。而根据种植栽培的方法不同,又有“圈枝柑”和“驳枝柑”的说法,两者均属茶枝柑。